为加强对外籍来华人员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其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近日,阳光人寿浙江分公司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以日语、俄语、韩语和英语四国语言同步发布了《保险业务风险提示》。此举旨在帮助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国保险市场,规避金融消费陷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来华工作、学习及生活的外籍人员日益增多。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部分外籍人士对本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存在局限,容易在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时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此,阳光人寿浙江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金融教育的号召,专门面向外籍人群推出多语种风险提示。
本次发布的《保险业务风险提示》共包含以下几项核心内容,涵盖投保前、中、后的关键环节:
1. 确认机构与销售人员资质:提示消费者应从持有《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合法机构或具备《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的销售人员处购买保险;
2. 理性选择产品:建议根据自身保障需求和经济实力选购产品,并充分考虑长期缴费能力;
3. 详细了解合同条款:强调需认真阅读保险责任、免责内容、权利义务、理赔手续、退保规定等关键内容;
4. 谨慎对待退保:犹豫期后解除合同可能带来资金损失;
5.理性看待分红保险:明确红利分配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状况,非固定承诺;
6. 正确认识新型保险产品:提醒消费者不宜将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与存款、国债等简单类比;
7. 保护自身权益:遭遇误导销售或侵权时应保留证据,并可向保险公司、监管机构投诉或寻求法律救济;
8. 警惕非保险金融产品:强调保险公司不得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警示“高息理财”风险。
该提示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外籍人士的实际需求,对其在保险购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解释。例如,针对非中文母语消费者容易忽略的“犹豫期”“红利不确定性”等概念,提示中均作出了特别说明。
阳光人寿浙江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借助多语种宣教,打破语言壁垒,帮助外籍消费者更全面地理解保险产品特点和风险,做出明智的金融决策。”未来,阳光人寿浙江分公司还将通过线下讲座、跨境服务专区等形式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业内专家认为,此类举措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保险市场透明化和国际化,营造更加公平、安全的金融环境。